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面對壓力 青少年不愛說 師長更要細觀察

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比對96年青少年心理問卷與去年青失眠少年企圖自憂鬱症殺人數的統計,發現青少年面對壓力時往往不想對外求助 台北心理諮商市自殺防治中心比對96年青少年心理問卷與心理師去年青少年企圖自殺人數的統計,發現青少年焦慮症面對壓力時往往不想對外求助,也有不到心理治療一成的學生會以青少年諮商傷害自己的方式來紓壓,心理心理諮詢師林惠蓉提醒師長婚姻家庭諮商憂鬱症自我檢測青少年面臨壓力不願意向外求助是常態,但師長可以透過觀察關鍵字發現,並適時給予開導,避免青seo少年電波拉皮企圖自我傷害的行為。 情趣用品 台北市96年曾經針對七萬名國小以及終身醫療國高中學生調查,顯示有二成多的學生在面對壓力時越南新娘會有不想說話的行為反應,更有四成左右的學生面對壓力徵信時,會因為不想讓別看護人知道,整形或者是認為自己可以解決問題等原因不想對外尋求協助,台北市自殺外勞防治中心副執行長高偉君進一步指出,令人擔心的是,調查中有0.58 %約四百位學生透露會以「傷害自己」做為紓壓的方式,但是根據北市自殺防治中心的數據,97年青少年通報的企圖自殺人數只有191人次,顯示有許多自我傷害的案例未被通報,或未被師長發現。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林惠蓉心理師表示,青少年面臨壓力不會對外尋求協助是常態,主要是對大人的不信任,所以,師長更要多注意青少年外在反應的徵兆,如出席狀況不規律、成績退步、不參與學校活動,人際關係退縮給予主動關懷、陪伴。 林惠蓉心理師表示,一般青少年壓力的來源多是課業、同儕感情,現在則多了經濟壓力,建議師長除了細心觀察,也可以利用篩檢量表來衡量,對於曾有自我傷害意圖的學生,後續的追蹤、輔導更是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